中国古代传统杂技“爬竿”与钢管舞极为相似

近日,关于钢管舞起源一直是国际上讨论的话题,国外媒体称它曾受中国杂技影响,但是否源头实在是值得考究的问题。近代随着工业革命发展,传统文化艺术的道具也随之更新,钢管代替竹竿等传统道具,而现代形成的钢管舞既源出于杂技,钢管舞就是工业革命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舞台表达形式;国内钢管舞标志人物依繁一直持有此观点,也曾多次提出钢管舞源头在中国,国内爱好者须更加努力。
  据调查,早在2000年前中国就已经存在竿上杂技,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民间杂技流传下来的“爬竿”和钢管舞形式极为相似,很有可能钢管舞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杂技有着莫大渊源。
  中国古代杂技中早有竿类杂技
  早在我国汉朝汉武帝时期,杂技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汉武帝为了夸扬国家的富庶广大,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春天,召集许多外国来客,布置了酒池肉林,举行圣诞的宴会和赏赐典礼,而高空杂技项目“缘竿之技”当时非常盛行,是我们最早的高空竿上杂技。
  在唐代,杂技是门官民共享的艺术,在宫廷与民间共同发展。唐代的杂技将多种技巧糅合在一起,驯兽技、绳技、竿技、马舞等无所不有。唐人张祜《千秋乐》有诗云:“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是千秋。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说的就是唐人的“载竿”之艺,在唐代,竿技极高,有“爬竿”、“顶竿”、“车上竿戏”、“掌中竿戏”等。唐代达官贵人的出行仪仗上,常常以载竿杂技表演为前导,以显示自己豪奢气派。
  唐代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宋国夫人出行图》,描画的就是“载竿”为前导的画面。唐代杂技的特点是综合性、并融性,不仅汉族杂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少数民族及国外杂技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发展。总之,中国杂技艺术在唐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后世杂技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独异记》中记载着一位三原女艺人能头顶长竿载十八人而来回走动,技艺实在是高超。另有幽州女艺人石火胡将“歌舞”、“走索”与“顶竿”等技融于一炉,把《破阵乐》引入杂技艺术的顶竿之技。顶着的百尺高竿上,支有五根弓弦,五个女童身穿五色衣服,手持刀戟,在高竿弓弦表演《破阵乐》。中国古代传统杂技“爬竿”与钢管舞极为相似
  爬竿,一种身体附着长竿向上攀援的中国民间体育活动,又称拔高。爬竿起源很早,汉代张衡于《西京赋》中所言“都卢寻橦”,即爬竿,又称缘竿。爬竿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一种特殊的娱乐健身活动,如广西苗族过节时常举行爬竿比赛:在空场立起一根光滑的长竿,顶端缚红绸等物,凡能爬到竿顶取物且下竿时头朝下滑而不碰地便能站稳的男青年,会受到称赞,并成为姑娘们爱慕的对象。现今一般的爬法是手握垂直而立的竹竿或木竿伸屈肢体而上,或用双腿夹竿,或用脚掌蹬竿,手脚协调配合,臂力较强者可两脚悬空,只用双手攀援。特别长的竿,可数人同时爬,亦可立若干根竹竿比赛,以最先到达顶端者为胜;其爬竿方式跟钢管舞攀爬方式一样。
  爬杆是杂技民间杂技传统节目,不少人应该在电视节目上看到过“双爬杆”,双爬杆是现在杂技艺术发展的产物,其形式和动作都在原来爬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难度系数也随着稳定性提升而升级。“双爬竿”在国外被称为“pole dancing”,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的竿舞蹈即钢管舞,pole是竿的意思,而中国近代对钢管舞的定义及叫法都以材质命名,而国外是以舞蹈形态命名,所以钢管舞英文叫做pole dance。例如爬竿,英文名字pole-climbing,照此推理的话我们应该叫钢管舞为“竿舞”。
  钢管舞世锦赛中国区执行人袁标解释:在国外,钢管舞名称的规范中也常见以中国命名,如“china pole”即中国竿,在中国有的舞者叫做“扯旗”,翻译成中文叫“中国旗”或“中国竿”,国外钢管舞技巧部分来源于中国杂技“双爬竿”,国外人也比较重视文化的创新和来源,选择以中国字样命名是因为与中国有关联;关于钢管舞的起源在国外的解释中,大多认为受到中国杂技文化的影响,具体并没有提出源头在中国,可以看的出中国杂技爬竿最少是对钢管舞晚期形成起到的巨大的推动。
  他介绍“目前钢管舞的比赛形式以两根不同钢管树立舞台中央,舞者利用固定和旋转钢管舞进行各种动作编排,和杂技“双爬竿”舞台表现形式极为相似;钢管舞两根钢管舞的比赛形式在几年前刚刚形成,而中国杂技“双爬竿”历史远远早于钢管舞比赛形式,或可说钢管舞比赛形式受到中国杂技影响。传统“爬竿”杂技是中国古代“高空竿技”发展形成的,其爬竿方式和钢管舞攀爬一样,但钢管舞由于爱好群体比较广泛,攀爬方式也更为多样化”。
  “爬竿”由传统木制竿发展成如今的铁制或钢制竿,如今国内学校也可以看到钢制竿,也作为一项体育健身运动在推广,并且非常深受学生们喜爱;不但如此据说钢管舞和“爬竿”的爬法是一样的,依繁说传统运动爬竿动作丰富后和钢管舞是一样的,钢管舞是升级版的爬竿,一项运动叫什么并不重要,一项运动本身就可以有很多分支,对人们锻炼身体有利才值得我们推广,在原本的基础上创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持。
  印度传统运动Mallakhamb和钢管舞类似灵感来源于猴子爬树
  Mallakhamb是古印度的一项传统民间运动,其中展示了一些类似瑜伽的高难度动作。Malla意为男人,Khamba意为柱子。这项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神猴哈努曼的时代。Mallakhamb的修习者在表演中再现了这位猴王的勇敢精神和身体的柔韧度。长时间以来,Mallakhamb被看作是针对摔跤手的一种训练。事实上,这项运动早期的一些代表人物就是摔跤手。然而,在今日的印度,Mallakhamb已经成为了一项单独的运动。不幸的是,这个项目一直在为生存而挣扎。
  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神猴哈努曼,相传Mallakhamb就是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提到Mallakhamb的文献是12世纪的典籍“Chalukya”,“Manas Olhas”。然而,在接下来的7个世纪里,再也没有更多的资料提到它了;如果说从史料查询类似竿类运动记载,中国要远远早于印度,但中国古代的高空项目杂技“爬竿”与印度Mallakhamb有异曲同工之妙,但Mallakhamb主要是男子运动与女子无关,而钢管舞运动多数是女性。
  至于Mallakhamb的起源有文献记载的是12世纪, Mallakhamb是否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已无法考证,现今流行的钢管舞也未必来源于Mallakhamb。中国杂技“爬竿”起源很早,相传西汉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很盛行了,东汉张衡于《西京赋》中所言“都卢寻橦”,即爬竿,亦称缘竿。从文献记载上中国远远早于印度,在张衡《西京赋》之前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间刚开始佛教文化接触,而在中国西汉《史记》中也曾提到汉武帝大摆宴席观看缘竿之技,可以证明在古代中国与印度接触之前,中国早已存在高空竿上杂技。
  曾有历史学家说过:在类似的社会背景下相对文化成熟的时期,产生类似的文化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很常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传播,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可以叫Mallakhamb “印度古代钢管舞”,印度也可以称作中国杂技“爬竿”为“中国古代钢管舞”。
  竿舞蹈在新的生存土壤和社会背景下转型
  其实早在19世纪中期中国人曾大量涌入美国,相关资料表明,中国人涌入美国极有可能将中国传统杂技带到当地,那时去到美国的中国人为谋生从事各种职业。有关资料表明:19世纪后半期,美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垄断组织的促进、国内丰富的天然资源、欧亚移民带来技术与劳动力和欧洲剩余资本涌入

版权声明

钢管舞网(gangguanwu.cn)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
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